马斯克走下神坛,年轻人对特斯拉祛魅了

特斯拉这家被视为电动汽车行业标杆的企业,如今正深陷"利润缩水、信任危机、市场失守"的多重漩涡。

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滑坡。

在美国电动汽车大本营加州,随着"反马斯克"情绪日益高涨,特斯拉在该州的销量急剧下滑,失去了在该州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4 月 17 日,据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最新数据,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在加州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 55.5% 骤降至 43.9%,这是自 2012 年特斯拉进入该市场以来首次跌破 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初的三个月内,加州零排放车辆销量增长了 7.3%,而特斯拉销量却下滑,其市场份额从 55.5% 降至 43.9%,本田、福特和雪佛兰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则有所增长。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中国 2025 年第一季度批发销量为 15.3 万辆,同比下滑 21.8%,尽管特斯拉通过降价策略维持了零售端的销量稳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面对比亚迪的强势增长,其市场份额正加速流失。

另据 Statista 最新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德国、丹麦、瑞典等国的销量同比跌幅均超 50%,荷兰市场也接近腰斩。这一颓势背后,既是马斯克高调介入欧洲政治引发的消费者抵触情绪,也折射出特斯拉在产品迭代与市场竞争中的双重困境。

被点燃的几把大火

自特朗普 2024 年胜选开启的"马斯克时代",正以戏剧性转折滑向失控边缘。这位一度被誉为"美国影子总统"的科技巨头,如今深陷政治漩涡,而其商业帝国特斯拉更成为全民愤怒的靶心。

2024 年 11 月 6 日,特朗普当选第 47 任美国总统,马斯克凭借与其密切关系,迅速从企业家蜕变为政坛核心人物。投资者看好特斯拉将获政策倾斜,公司股价当日暴涨 14.75% 至 288.53 美元,市值单日激增近千亿美元。至 12 月 17 日,特斯拉股价飙升至 479.86 美元,创下 488.54 美元的阶段性高点,市场狂欢达到顶峰。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就职当天,马斯克迎来政治生涯高光时刻——他被任命为新设机构"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主导联邦政府裁员与开支削减。据央视报道,DOGE 成立两个月内,已有 10 万联邦雇员(占总数的 4.3%)接受买断或遭解雇,数百项政府项目被终止。

‌‌

马斯克以硅谷"颠覆式"手段推进改革,却触发美国社会深层矛盾。DOGE 被曝计划绕过国会授权推进裁员,引发"谁在掌控美国"的宪政争议。民众对"资本操控政治"的恐惧在 2025 年 2 月爆发为全国性抵制运动。

全美多地爆发抗议,示威者高呼"马斯克必须下台",要求抛售股票与车辆。华盛顿、纽约、佛罗里达等地特斯拉门店遭围堵,组织者宣称要"让购买特斯拉成为道德污点"。

3 月 18 日,拉斯维加斯 5 辆特斯拉车辆被纵火烧毁并遭枪击,FBI 统计显示,1 月以来至少 9 个州发生 48 起破坏事件,充电桩、门店成为攻击目标。而神秘网站" Dogequest "公开全美特斯拉车主隐私信息,加剧了社会恐慌。

抵制浪潮还迅速蔓延至欧洲。

3 月 26 日,法国圣沙蒙镇 12 个特斯拉充电桩遭纵火,现场遗留反特斯拉标语。法新社指出,马斯克在 DOGE 的强硬作风令欧洲消费者对其品牌信任度骤降,德国、荷兰等地亦出现零星破坏事件。分析认为,特斯拉在欧洲新能源市场的领导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马斯克和特朗普的"蜜月期"也即将结束。

尽管特朗普仍公开称赞马斯克"日均节省 10 亿美元",但白宫内部人士透露,总统对其激进策略日渐不满。2025 年 3 月,马斯克多次在社交媒体 X 上抨击特朗普贸易顾问纳瓦罗,被视为双方关系裂痕公开化的信号。

虽然特朗普仍然公开对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认马斯克犯了错误,并表示相信马斯克不久将回到自己的私人公司。

目前特斯拉的股价已是一泻千里,跌超 40%,较去年高点更是接近腰斩,已基本跌回特朗普胜选前。其总市值蒸发超过 7000 亿美元,马斯克身家缩水超 10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200 亿元)。

特朗普发疯,特斯拉发抖

从全美线下门店频繁遭遇暴力破坏,到车主隐私大规模泄露;从全球销量断崖式暴跌,到 Cybertruck 第八次召回,如今股价较去年高点蒸发近半,特斯拉这家被视为电动汽车行业标杆的企业,如今正深陷"利润缩水、信任危机、市场失守"的多重漩涡。

祸不单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是直戳马斯克的心脏。

众所周知,在《北美自贸协定》(NAFTA)框架下,美国汽车产业链曾经历数十年"近岸转移",墨西哥成为北美汽车工业的"转口枢纽"。

特斯拉虽将整车生产保留在加州与德州工厂,但其供应链已深度嵌入墨西哥北部地区,以利用低成本优势。然而,2018 年《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出台打破了这一平衡——汽车零部件的北美本土化比例从 62.5% 提升至 75%,钢铁铝材的北美来源要求达 70%。新规迫使特斯拉调整策略,转而推动中国供应商赴墨建厂,通过 " 产地漂移 " 规避原产地限制。

2024 年成为关键转折点,加拿大对华电动车加征 100% 关税,虽未直接打击中国车企,却意外削弱特斯拉利用加拿大作为转口跳板的可能性。更大的威胁来自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即便在墨西哥完成组装的车辆,若使用非北美原材料仍将面临 25% 关税。

据特斯拉 2024 年财报,Model Y/3 的北美零部件占比分别为 70% 和 75%,意味着至少 25%-30% 零部件暴露于关税风险。摩根士丹利测算,若对中国电池加税,单车成本将飙升 3000-5000 美元,这对价格敏感的新能源市场无异于致命打击。

作为成本占比超 40% 的核心部件,电池供应链成为特斯拉最大软肋。当前北美市场 20% 电池直接进口自中国,另有 30% 由墨西哥中资企业供应。

尽管特斯拉在德州启动年产 50GWh 锂精炼项目,试图构建本土供应链,但美国锂产业链的先天缺陷已然显现:雅宝公司南卡罗来纳州项目因劳动力短缺及锂价低迷搁浅,暴露北美电池原材料开发的成本困境。即便特斯拉精炼厂投产,缺乏配套的正极材料、隔膜等中游产业支撑,仍难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隐性依赖。

特斯拉当前的全球产能布局(上海工厂贡献 36.7% 全球产量)本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中国产能主要供应本土及欧亚市场,仅 3% 输美。但美国若修改 USMCA 规则,将直接冲击特斯拉在墨西哥布局的中资供应商集群。

宁德时代、拓普集团等企业在墨新建的电池、车身部件产能,可能因"原材料溯源"要求失去免税资格。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特斯拉耗时数年打造的"墨 - 中"供应链协作模式陷入被动。

所以马斯克只能进行双线作战:一方面加速北美锂电产业链建设,另一方面游说美国政府延缓关税实施。

但现实远比设想残酷——美国制造业回流所需的基础设施、技术工人缺口短期难解,而中国供应商在墨西哥的产能爬坡又面临地缘政治审查。Bernstein 数据显示,特斯拉 61% 销量依赖美国市场,这使得其既无法放弃北美制造的政治正确,又难以承受与中国产业链切割的经济代价。

有消息称,特斯拉目前已暂停从中国进口组装 Cybercab 和 Semi 两款车的零部件,持续多久暂时未知。同时特斯拉也停止接受 Model S 和 Model X 的新订单,因为中国对美国产品征收 125% 的反制性关税。

对于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马斯克此前多次表示,自己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关税。

4 月 7 日,马斯克苦口婆心地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了一段已故经济学家米尔顿 · 弗里德曼的视频,视频中弗里德曼通过分析制造一支简单木制铅笔的材料来源,解释了国际贸易合作的好处。

但据媒体报道,马斯克直接要求撤销对等关税,特朗普的回复是"我不听"。

可以说,近日上演的关税风暴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特斯拉的困境,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深度互嵌时代与逆全球化浪潮碰撞的缩影。但当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最大确定性,如何重构兼具弹性与效率的供应链网络,将决定这家电动车巨头能否穿越新一轮产业周期。

就在本周二,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即将发布,届时将公布全年汽车交付量。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第一季营收将同比小幅增长至约 217 亿美元,但每股收益预计将降至约 0.43 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 0.45 美元,也远低于上一季度的 0.73 美元。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